移动核心网概述
移动核心网(Mobile Core Network)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负责处理用户认证、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策略控制等核心功能。它连接无线接入网(RAN)和外部网络(如互联网、企业专网),为移动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核心网的架构设计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服务能力,是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支撑平台。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核心网架构也在不断发展。从2G时代的电路交换网络,到3G的分组交换网络,再到4G的扁平化全IP网络,以及5G的服务化架构,每一代技术都对核心网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移动核心网不仅要支持传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还要满足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从单一业务平台向多业务融合平台的转变。
4G核心网EPC架构
4G LTE网络采用演进分组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架构,这是一个基于全IP的扁平化网络架构。EPC主要由MME(移动性管理实体)、SGW(服务网关)、PGW(PDN网关)和HSS(归属用户服务器)四个核心网元组成。这种架构摒弃了传统的电路交换域,统一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简化了网络架构,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了端到端时延。
MME是EPC的控制面核心,负责处理用户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它管理用户的位置信息,处理附着、去附着、跟踪区更新等信令过程,同时负责用户的认证和密钥管理。SGW是用户面的锚点,负责处理用户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在基站切换过程中保持数据路径的连续性。PGW是EPC与外部网络的接口,负责IP地址分配、策略执行、计费等功能,支持多种接入技术的汇聚。HSS存储用户的签约数据和认证信息,为其他网元提供用户数据查询服务。
EPC核心网元功能
- MME(移动性管理实体):用户认证、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
- SGW(服务网关):用户面锚点、数据转发、移动性锚点
- PGW(PDN网关):IP地址分配、策略执行、外网接口
-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用户数据存储、认证信息管理
- PCRF(策略控制规则功能):策略决策、QoS控制
- AAA(认证授权计费):用户认证、授权、计费管理
5G核心网5GC架构
5G核心网(5GC,5G Core Network)采用了全新的服务化架构(SBA,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这是一个基于云原生的分布式架构。与4G EPC的网元化架构不同,5GC将网络功能分解为更细粒度的网络功能(NF,Network Function),这些网络功能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接口相互交互,实现了更好的模块化、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5GC的主要网络功能包括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SMF(会话管理功能)、UPF(用户面功能)、UDM(统一数据管理)、AUSF(认证服务器功能)、PCF(策略控制功能)等。AMF负责注册管理、连接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入认证;SMF负责会话管理、IP地址分配、UPF选择等;UPF是用户面锚点,负责数据包路由转发、QoS处理、使用量报告等;UDM统一管理用户数据,包括签约数据、策略数据等;AUSF负责用户认证;PCF负责策略决策和控制。
网络切片技术
网络切片是5G核心网的重要特性,它允许在同一个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上创建多个逻辑隔离的网络实例,每个切片可以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不同的网络切片可以有不同的网络功能组合、QoS参数、安全策略和服务等级协议,从而满足不同垂直行业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这种技术实现了"一张网络,多种服务"的愿景。
网络切片的实现涉及核心网、传输网和接入网的协同。在核心网侧,通过网络功能的灵活组合和实例化,为不同切片提供定制化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功能。在传输网侧,通过FlexE、段路由等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隔离和保证。在接入网侧,通过RAN切片技术实现无线资源的隔离分配。网络切片管理器负责切片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切片的创建、配置、监控、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移动性管理
移动性管理是核心网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确保用户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在4G网络中,MME负责移动性管理,包括跟踪区(TA)管理、寻呼、切换等功能。当用户在网络中移动时,MME跟踪用户的位置信息,在需要时发起寻呼过程找到用户。在基站间切换时,MME协调相关网元完成路径切换,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5G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更加复杂和灵活。AMF负责移动性管理,支持更细粒度的移动性控制。5G引入了注册区(RA)的概念,用户可以在注册区内自由移动而不需要频繁更新位置。SMF负责PDU会话的移动性管理,支持会话的建立、修改、释放等操作。UPF作为用户面锚点,在移动过程中保持数据路径的连续性。5G还支持多接入和多连接技术,用户可以同时连接多个接入点,实现更好的移动体验。
移动性管理关键流程
- 注册管理:用户接入网络的认证和注册过程
- 位置管理:跟踪和更新用户在网络中的位置信息
- 寻呼管理:在下行数据到达时找到用户的过程
- 切换管理:在基站间移动时保持连接的过程
- 服务区管理:管理用户的服务区域和移动限制
会话管理与QoS控制
会话管理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用户的数据连接。在4G网络中,MME和SGW协同完成承载管理,为用户建立端到端的数据传输通道。每个承载都有特定的QoS参数,包括QCI(QoS类标识符)、ARP(分配和保持优先级)、GBR(保证比特速率)、MBR(最大比特速率)等。PGW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和策略规则,为不同的业务流分配合适的QoS参数。
5G网络的会话管理更加灵活和精细。SMF负责PDU会话管理,支持IPv4、IPv6、以太网等多种PDU类型。5G引入了5QI(5G QoS标识符)、GFBR(保证流比特速率)、MFBR(最大流比特速率)等新的QoS参数,能够更好地支持不同业务的QoS需求。网络切片技术使得不同切片可以有独立的QoS策略,实现业务的差异化保障。PCF负责策略决策,根据用户签约、网络状况、业务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QoS参数。
安全架构与认证
安全是移动核心网的重要考虑因素,涉及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网络访问控制等多个方面。4G网络的安全架构基于AKA(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协议,通过HSS和用户SIM卡之间的双向认证确保用户身份的可信性。网络域安全通过IPSec等技术保护网元间的通信安全。用户数据在空口和核心网内传输时都采用了加密保护。
5G网络在继承4G安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安全能力。AUSF专门负责用户认证,支持5G-AKA和EAP-AKA'等认证方式。SEAF(安全锚功能)负责处理接入层的安全功能。UDM存储认证相关的安全信息。5G还引入了网络切片安全隔离、边缘计算安全、用户面完整性保护等新的安全特性,构建了更加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策略的动态配置和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控成为5G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
网络功能虚拟化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是现代核心网架构的重要特征。传统的核心网网元大多采用专用硬件实现,升级困难、成本高昂。NFV技术将网络功能从专用硬件中解耦出来,运行在通用服务器和云平台上,实现了网络功能的软件化和虚拟化。这种架构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
在NFV架构中,VNF(虚拟网络功能)是核心网功能的软件实现,运行在虚拟机或容器中。NFVI(NFV基础设施)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MANO(管理和编排)负责VNF的生命周期管理和资源编排。5G网络进一步引入了云原生技术,采用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部署,实现了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敏捷性。网络切片的动态创建和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NFV和云原生技术的支持。
物联网核心网优化
物联网应用对核心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接入需要核心网具备更强的并发处理能力。物联网设备的多样性要求核心网能够支持不同的接入方式和通信模式。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推动了核心网功能的简化和优化。NB-IoT和eMTC等物联网专用技术在核心网侧需要专门的优化支持。
针对物联网应用,核心网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信令优化减少了设备附着和去附着的开销,支持长周期的休眠模式。数据传输优化支持小数据包的高效传输,减少了协议开销。移动性管理优化针对静止或低移动性的设备简化了位置更新流程。安全优化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了认证和加密的复杂度。这些优化措施使得核心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求。
物联网核心网优化要点
- 信令优化:减少信令开销,支持长周期休眠
- 数据优化:小数据包高效传输,协议简化
- 移动性优化:简化位置管理,支持静止设备
- 安全优化:轻量级认证,简化加密流程
- 计费优化:按连接计费,简化计费流程
- QoS优化:支持多种QoS等级,灵活配置
边缘计算与核心网
边缘计算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核心网的架构模式。在传统架构中,所有数据都需要回传到中心化的核心网进行处理,这导致了较高的时延和带宽消耗。边缘计算通过在网络边缘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实现了数据的就近处理,大幅降低了时延并减少了骨干网的负担。这种变化对核心网架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5G核心网通过UPF的灵活部署支持边缘计算。UPF可以部署在网络边缘,形成本地数据卸载点,支持本地业务的就近处理。网络切片技术为边缘计算提供了定制化的网络服务,不同的边缘应用可以使用专门的网络切片。服务化架构使得网络功能可以灵活部署在不同的位置,包括中心云、边缘云和本地数据中心。这种分布式的架构模式为低时延应用、本地化服务和隐私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核心网正在向智能化、服务化、云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使核心网具备自学习、自优化的能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网络资源的智能调度和故障的自动处理。意图驱动网络(IBN)将简化网络的配置和管理,运营商只需要描述业务意图,网络系统就能自动完成相应的配置和优化。
6G时代的核心网将进一步演进,支持更加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将要求核心网支持多种接入技术的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将为网络规划、优化和管理提供新的手段。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技术也将对核心网架构产生影响。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核心网从通信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服务平台的转变,为未来数字社会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撑。